» 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

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

1942
  • Joseph Schumpeter
展示熊彼特宏观经济学创造性破坏理论的现代办公室场景。.

(生成的图像仅供参考)

约瑟夫-熊彼特(Joseph Schumpeter)的创造性破坏概念描述了 “不断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、不断摧毁旧结构、不断创造新结构的产业突变过程”。这一动态过程由创新驱动,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基本事实,在这一过程中,新产品、新工艺和新组织形式取代了现有的产品、工艺和组织形式,推动了长期增长。.

约瑟夫-熊彼特在《资本主义、社会主义和民主》一书中,将创造性破坏定位为资本主义进步的引擎。这一概念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平衡模型形成鲜明对比,后者强调在现有结构内的价格竞争。熊彼特认为,最重要的竞争形式不是来自企业更廉价地生产同样的商品,而是来自新的创新,这些创新使现有的商品、流程或整个商业模式变得过时。.

这一过程的核心人物是企业家,他引入这些创新(或 “新组合”)。这可能是一种新产品、一种新的生产方法、一个新的市场、一个新的供应来源或一个新的组织结构。通过成功引入创新,企业家可以获得暂时的垄断利润,这是冒险的主要动力。然而,这些利润很快就会吸引模仿者,最终吸引其他企业家推出更新的创新,从而导致繁荣与萧条的循环过程,这就是所谓的商业周期。这种破旧立新的永恒循环虽然具有破坏性,会造成破产和失业等短期痛苦,但从长远来看,最终会推动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。.

UNESCO Nomenclature: 5312
- 宏观经济学

类型

抽象系统

中断

革命

使用方法

广泛使用

前体

  •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矛盾和生产不断革命化的理论
  • 沃纳-松巴特关于资本主义动态的著作
  • 尼古拉-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经济周期理论

应用

  • 颠覆性创新理论
  • 内生增长理论
  • 现代企业家精神研究
  • 商业周期分析
  • 战略管理和企业战略

专利:

NA

潜在的创新想法

级别需要会员

您必须是!!等级!!会员才能访问此内容。

立即加入

已经是会员? 在此登录
相关内容: 创造性破坏、约瑟夫-熊彼特、创新、资本主义、经济动力、创业精神、商业周期、破坏性创新、经济演化、产业突变。.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迎接新挑战
机械工程师、项目、工艺工程师或研发经理
有效的产品开发

可在短时间内接受新的挑战。
通过 LinkedIn 联系我
塑料金属电子集成、成本设计、GMP、人体工程学、中高容量设备和耗材、精益制造、受监管行业、CE 和 FDA、CAD、Solidworks、精益西格玛黑带、医疗 ISO 13485

我们正在寻找新的赞助商

 

您的公司或机构从事技术、科学或研究吗?
> 给我们发送消息 <

接收所有新文章
免费,无垃圾邮件,电子邮件不分发也不转售

或者您可以免费获得完整会员资格以访问所有受限制的内容>这里<

历史背景

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

1890
1914
1942
1957
1957
1960
1970
1848
1910
1914
1950
1957
1960
1965
1970

(如果日期未知或不相关,例如“流体力学”,则提供其显著出现的近似估计)

相关发明、创新和技术原理

滚动至顶部

你可能还喜欢